現代腦科醫學發展迅速,科技日新月異,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等林林總總的檢查,令醫生在不用開刀的情況下,亦能夠猶如打開了顱骨般,清楚看到病人大腦的結構,令相關診斷更為精準。而作為腦科醫生,我們更重視大腦功能的分布,功能性磁力共振可以粗略勾畫出不同功能區域的分布,而在實際進行手術時,電生理監測就可以實時監察神經功能,以確定哪些組織需要保留,哪些組織可以放心切除,有助大大提高病人的治癒機會,同時將創傷減至最低,以盡量保存病人的神經功能。
電生理監測助掌握即時神經功能訊息
電生理監測在各種腦科手術中廣泛使用,即使病人在麻醉狀態下,醫生亦能透過監察微細的神經電生理訊號,掌握病人即時的神經功能訊息,從而有效地清除病灶,並提升安全性。
以常用的腦幹聽覺誘發電位(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System,BAEP)為例,醫生可以透過測試腦幹接收聲音訊號及訊號在聽覺神經的傳輸情況,以確定病人的聽覺神經沒有受到任何影響。另外,在進行脊髓手術時,只要在大腦皮層釋放電流,然後觀察病人四肢的反應,便能得知運動線路是否有缺失。
根據過往經驗顯示,對於一些涉及為神經減壓的手術,在手術過程中進行監察可以為病人提供保障,讓醫生能即時透過神經訊號的回饋情況,確定手術是否成功令受壓的神經得到放鬆,以及訊號傳輸是否已恢復正常。
清醒開顱手術助評估語言及活動功能區
另一方面,假如需監察的功能涉及訊息消化,如語言和認知邏輯,單靠電生理監測則無法確認病人的狀況,因此可能需要在手術中途喚醒病人,以即時測試及評估他們大腦各區的活動,當中包括語言及活動功能區等,這亦稱為清醒開顱手術。並非全部病人都適合進行清醒開顱手術,這類手術對病人的要求很高,包括病人需符合特定的健康狀況,有能力理解及配合醫生的指令,同時病人亦需克服恐懼的心理。
人類的大腦各區分别掌管各種重要功能,如五感、運動、記憶、語言、認知及思考邏輯等,任何神經組織受損都有機會影響大腦的功能。而進行腦科手術,尤其是需要處理腦部深處的病灶時,容易造成神經組織損傷,進而可能會令患者需承受神經功能缺失症狀的困擾,有機會對日後的生活質素造成嚴重影響,因此進行腦科手術時,保存神經功能是重要指標之一,而應用合適的監察技術則有助達成這目標。
撰文 :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方道生
為甚麼腦科手術需應用到電生理監測 ?
電生理監測在各種腦科手術中廣泛使用,即使病人在麻醉狀態下,醫生亦能透過監察微細的神經電生理訊號,掌握病人即時的神經功能訊息,從而有效地清除病灶,並提升安全性。
為甚麼腦科手術需應用到電生理監測 ?

我們的團隊
香港腦神經外科中心致力於提供綜合性腦及脊骨外科手術服務。而我們的醫療團隊會透過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,為每一位經我們治理的病人制定有效並優質的治療方案。
健康資訊
相關資訊
清醒開顱手術如何有助治療腦癌?
9 月 2, 2025
創新微創導管手術如何治療慢性硬腦膜下血腫?
8 月 14, 2025
中風會導致視力模糊?
7 月 22, 2025
頸動脈有事不是小事!失明中風隨時來襲
10 月 10, 2023
【中風影響深遠】
10 月 10, 2023
腦膜瘤(十)──非典型腦膜瘤
9 月 22, 2023
腦膜瘤(九)──腦室內的腦膜瘤
9 月 22, 2023
腦動靜脈血管畸形 (上集)
8 月 17, 2023
手腳現麻痺 我中風了?
6 月 9, 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