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腦神經外科中心​

香港腦神經外科中心針對腦神經及脊骨病症,提供綜合並專業外科手術治療服務。我們深信對每一位病人的病患,需透過專業用心並準確的臨床評估、才能制定出對病人最有效的治療方案。

腦膜瘤(十)──非典型腦膜瘤

腦膜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,大多數為良性,即世衛分類的第一級,但亦有約四分一的腦膜瘤被歸類為非典型腦膜瘤,屬於世衛分類的第二級甚至是第三級的惡性腫瘤。惡性腦膜瘤毋須多說也知道病情惡劣,幸而這類個案相當少見。但即是未達惡性的非典型腦膜瘤也需要特別關注,原因是這些腦膜瘤的復發率相當高,即使能以即使能以手術完全切除,手術後五年復發率仍可高達40%。

閱讀更多

腦膜瘤(九)──腦室內的腦膜瘤

腦室是腦內充滿腦脊液的一組腔隙組織。發生這位置的腦膜瘤,主要源自腦室系統的脈絡叢,臨床上並不常見,通常佔顱內腦膜瘤約1%至3%,以生長在兩邊側腦室的個案較多見。這類腦膜瘤會根據生長位置而產生不同的症狀,並大多由於腫瘤變大、引發腦壓上升而出現相關症狀,例如頭痛、嘔吐及失平衡等。 結構上,側腦室的空間比較大,所以腫瘤需要長到一定的體積才會產生症狀。有時腫瘤可能會直接擠壓腦室側或阻塞腦脊液循環的通道,形成腦積水,引致頭暈、頭痛、行路不穩、大小便失禁及記憶力逐漸衰退等情況。 對於腦室內的腦膜瘤,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都可以看到其清晰的界線,一般呈橢圓形或不規則狀,當中超過一半腫瘤的內部會有鈣化現象。治療方面則以顯微鏡手術為主,位於側腦室的腦膜瘤通常採用頂枕入路的方式,直接進入側腦室的三角區切除腫瘤。 不過,長於第三腦室的腦膜瘤在處理上比較困難,醫生需要根據位置及影響範圍為病人度身訂造手術方案,而經半球縱裂-胼胝體-穹窿間入路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手術方式,但這路徑不但深入腦內,而且十分狹窄,操作的醫生需要對相關區域的解剖學及手術相當熟悉才可,否則胼胝體切開太多有可能引起失連合綜合症。 雖然涉及腦室的手術有一定的難度,但醫生只要選擇恰當的方法,手術進行保持耐性和細心,通常也可以徹底切除腫瘤,大部分病人在術後都能良好復元。至於由腫瘤產生的腦積水,當腫瘤移除後情況便會改善甚至消失,毋須另以引流方法處理。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旭榮

閱讀更多

腦動靜脈血管畸形 (上集)

腦科病房的住客通常都是長者居多,突然有少年進駐,不但引起其他住客的注目,醫護人員也特別留意這名「稀客」。少年懷疑在體育課上撞傷頭暈倒,於是被送到醫院,檢查後頭部沒有明顯傷勢,且對答如流,應該沒有大礙,但多問幾句就發現,這名年輕人因為「撞邪」而備受困擾,甚至要放棄自己的夢想! 這名少年在我巡房看望時,透露入院當天並沒有撞到頭,而是因為感到暈眩才跌下,很快亦已轉醒,更說這情況已非第一次。原來他每當聽到一些猶如在山洞內有收音機廣播的奇怪聲音響起,便知道自己要「倒霉」要暈了。本來他很喜歡旅遊,夢想是環遊全世界走遍每一個國家,但時不時會暈倒令他卻步。 少年的母親早已在病房外等候,想談一談兒子的狀況,我欣然同意,也借機會多了解病人的情況。她坦言兒子已多次暈倒,有時更會胡言亂語,又或昏睡不起,然後更隱晦地指所住樓宇「唔乾淨」,但找「大師」做法事後情況依舊不變,令她憂心忡忡。 我聽完後並不相信少年「撞邪」,病人的表現更似是由腦電波不正常而引起的癲癇發作。之前我看過病人入院時的檢查影像,發現右邊前額有加強訊號,似有不正常的血流,於是再安排病人做磁力共振檢查,終於確認額腦有動靜脈血管畸形的問題存在。 何謂腦動靜脈血管畸形?正常情況下,血液經動脈帶到大腦後,會經由毛細血管把養分供予腦細胞,然後再回到低壓的靜脈帶走。但腦動靜脈血管畸形就是一堆缺少毛細血管的異常血管叢,高壓的動脈血液未經緩衝便直接流向靜脈,可以導致腦細胞的供血不足,動靜脈壓力異常亦可形成動脈瘤、靜脈擴張,甚至造成血液倒流。 腦動靜脈血管畸形帶來的最大風險是中風,因為大約有2%的中風是由動靜脈血管畸形引起,而年輕人的比率更達3%。當中多達四至六成為顱內出血,亦有一至三成會如上述病人般出現腦癇的症狀,也有一兩成病人未有病徵,只是偶然發現。罕有情況下病人可能會因為倒血現象而出現局部性腦功能障礙。 至於處理動靜脈血管畸形的目標是預防出血及保護腦功能,詳情下回再續。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霍錦福

閱讀更多

手腳現麻痺 我中風了?

由腦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起的急性中風,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,尤其是患有三高或腦血管病變的患者更屬高危族群。縱使經過多年的教育,部分人仍未能掌握中風的謬誤,有時出現一些異常症狀就會自己嚇自己,例如察覺手腳有麻痺感覺,便思疑是中風所致。當然中風可以引起手腳麻痺,但其他病症亦可能產生類同的症狀,例如是頸椎有骨刺,甚至神經腫瘤,都可導致手麻腳痺。

閱讀更多

椎骨退化令你跛行

現代運輸工具及交通網絡發達,即使是短短的路程亦可搭車,用雙腳走路的機會愈來愈少,但日常生活依然需要依靠雙腳帶我們到不同的地方,通常也要走好一段路才會出現疲累感覺,惟有些年紀不大的人,可能走上一小段路已經雙腳痠痛無力,必須停下來休息,否則就要一拐一拐地拖著腳而行,導致由家門走出屋苑已經要分幾段完成,走遠路甚至需要坐輪椅代步。究竟是甚麼問題引致呢?

閱讀更多

認識腦腫瘤(二):原發性神經膠質瘤

腦腫瘤有很多種,在原發性腦腫瘤之中,神經膠質瘤(Glioma )很值得談一談。膠質瘤的源頭是腦部包圍著神經元細胞的神經膠質細胞,個案佔及所有神經腫瘤的約三成,病情既有良性亦有惡性,並可出現於腦內任何部位,故病徵差異可以很大。

閱讀更多

腦創傷發生後的處理

上回提及我們要保護頭部,因為縱使頭顱骨相當堅硬,但藏在其中的大腦是相當脆弱的器官,一旦受到撞擊,突發性的衝力可以令大腦的神經細胞受損,故此佩戴頭盔等預防措施十分重要。然而,意外就是意料之外,萬一不幸發生意外導致腦創傷,又該如何應對呢?

閱讀更多

放射手術的發展 由微創到真正無創

近年大家可能都不時聽到「放射手術」,與俗稱電療的放射治療不能混為一談。電療是以低劑量輻射進行多次治療,病灶和正常組織都接受同一劑量,採取的是敵我傷亡策略;而放射手術則利用高劑量但高度集中的輻射能量對付病灶,達到猶如手術的精準效果。近年放射手術不但做到不流一滴血的真正無創,更可同時對付多個病灶,成為病人抗病的一大助力。

閱讀更多

認識腦腫瘤(一):分類和病徵

腦腫瘤是腦科醫生經常處理的病例,一般可分為「良性」和「惡性」兩類。兩者的分別在於其生長速度、腦內滲透性和復發率等因素,但礙於頭顱的空間固定不變,因此無論是良性抑或惡性,腫瘤增大到某個體積時,都會壓迫腦組織而產生病徵。

閱讀更多

我們的團隊

香港腦神經外科中心致力於提供綜合性腦及脊骨外科手術服務。而我們的醫療團隊會透過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,為每一位經我們治理的病人制定有效並優質的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