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膜瘤(七)─枕骨大孔腦膜瘤

俗稱為後尾枕的枕骨,位於頂骨之後並延伸至顱骨底部,下方有一個名為枕骨大孔的大洞,是腦幹與脊髓的交匯之處。而枕骨大孔腦膜瘤就是指生長在枕骨大孔四周的腦膜瘤,大部分出現在枕骨的前緣,可以向上發展走入頭顱,亦可向下生長進入頸椎管之內。

腦膜瘤(七)─枕骨大孔腦膜瘤

俗稱為後尾枕的枕骨,位於頂骨之後並延伸至顱骨底部,下方有一個名為枕骨大孔的大洞,是腦幹與脊髓的交匯之處。而枕骨大孔腦膜瘤就是指生長在枕骨大孔四周的腦膜瘤,大部分出現在枕骨的前緣,可以向上發展走入頭顱,亦可向下生長進入頸椎管之內。

早期的枕骨大孔腦膜瘤,症狀通常不明顯,常有枕頸位置疼痛,尤其向前彎及咳嗽時痛楚會加劇。但隨著腫瘤體積增大,令腦幹脊髓持續受壓,就會出現感覺及運動神經功能障礙,典型表現為逐漸式,首先同一邊手和腳受影響,慢慢延伸至另一邊的手腳,發展到後期則可導致四肢麻木、癱瘓及失禁;若波及下路神經線更可引致聲音沙啞及吞嚥困難等情況。

枕骨大孔腦膜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。假如腫瘤生長在背側位置,可採用後正中入路;若腫瘤在延髓前面或側方,則需要遠外側入路。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,都要明白枕骨大孔的空間有限,卻有很多重要的組織和神經與腫瘤迫在一起,包括腦幹、延髓、包括第九至十二條腦神經的下路神經線,以及椎頸動脈和其分叉血管走過。故此執刀的神經外科醫生一定要全面了解枕骨大孔的解剖學,亦要有熟練的技術操作顯微鏡手術,才能有效切除腫瘤的同時,而又能保留附近組織及神經線的功能。

手術期間,為了顯露出腫瘤,以取得安全的手術空間,醫生需要將部分枕骨及寰椎橫突切除,而採取遠外側入路更需要將一邊的椎動脈推開,甚至要將枕髁磨除,從而擴闊空間,讓醫生可以清楚看到腫瘤及其他組織,減低手術的深度。假如枕髁磨走的範圍超過一半,手術後需要進行枕頸的融合術,以維持頭頸的穩定性。

根據一篇於2021年刊載在《Neurosurgical Review》的論文,綜合分析了1,053宗枕骨大孔腦膜瘤個案,發現65.6%的腫瘤生長延髓前,大部分有分類的個案均屬世衛第一級的良性腫瘤,而能夠進行完全切除手術個案,腫瘤大多在2.5公分以下及位於後緣區域。隨著診斷及顯微鏡技術進步,加上導航及手術中神經監察愈趨普及,這類手術的安全性已大為提高,併發症的風險亦顯著減少,而利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作為手術後的腫瘤控制,亦有助減低因為全面切除腫瘤而帶來的風險。

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旭榮

我們的團隊

香港腦神經外科中心致力於提供綜合性腦及脊骨外科手術服務。而我們的醫療團隊會透過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,為每一位經我們治理的病人制定有效並優質的治療方案。

健康資訊